“我们成功地(从外太空)拍到这张照片,细心再看,你会看见一个毫不出奇的小点。再看看那个光点,它就在这里。那是我们的家园,我们的一切。你所爱的每一个人,你认识的每一个人,你听说过的每一个人,曾经有过的每一个人,都在它上面度过他们的一生。我们的欢乐与痛苦聚集在一起,数以千计的自以为是的宗教、意识形态和经济学说,所有的猎人与强盗、英雄与懦夫、文明的缔造者与毁灭者、国王与农夫、年轻的情侣、母亲与父亲、满怀希望的孩子、发明家和探险家、德高望重的教师、腐败的政客、超级明星、最高领袖、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个圣人与罪犯,都住在这里——一粒悬浮在阳光中的微尘。”——卡尔萨斯对旅行者一号拍摄的暗淡蓝点(地球)的感慨
作为一个科幻电影的普通爱好者,国内外科幻电影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应该就属《星际穿越》和《银翼杀手》了。在我的科幻电影评价体系里,一部科幻电影好不好有两点。一是命题,科幻电影的命题无非是两点,一是对人类(包括身份认知)存在终极目的的探索和思考,例如星际穿越和银翼杀手。二是借科幻题材来表现场面的宏大和感官的刺激,例如《复仇者联盟》和《终结者》。星际穿越里,库柏走向100余岁垂垂老矣的墨菲让我感受到爱的孤独和伟大,银翼杀手里,仿生人产下的婴儿让我对人类自我的身份认知产生怀疑。
但流浪地球不同,他的宏大叙事是科幻电影可以说至今为止绝无仅有的。流浪地球的命题十分到位,他更多的是以人的视角,而不是人的全方面感知,通感被扩大到全人类身上。从这个角度看,完全可以称之为一部国际主义电影。
在大刘的作品中,无处不在的就是他所描写的“崇高美学”。在他的作品里,感情线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都融进了茫茫的宇宙里。罗辑和庄颜,云天明和程心,以及前进四的章北海。他们的感情都是在一个宇宙的观看之下,这让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情感变得空灵了起来。观赏大刘早期的作品研讨会,可以发现他的作品完全是充斥着深度的哲学思考而写下的,这让他的作品有一种非常孤独的空灵感。最让我体会到这一点的是沙溢靠着核弹望向地球的时候。月球上黄沙弥漫,天空灰蒙,一个宇航员靠着让人毁灭的核弹,望向那颗依旧澄澈的蓝星。虽然人在宇宙的规模下是那么孤独,但人用渺小的力量改变着世界的进程。
宇宙的恐怖近乎无限,但人却拥有绝对的自由意志——人可以从渺小走向伟大,从有限走向无限。在山崩面前,人类可以不遵守野兽的本能逃跑。康德在论证人是否拥有自由意志的时候有过一段著名的推论:自由就是去做“应当”的事,而不是去做“必然”的事。
什么是必然?自然界是必然的:花草凋谢,百川入海,太阳的生命到了尽头就会发生氦闪。在自然界里一切现象必有原因。
但是人的意志是自由的,他不需要遵循某一个必然的原因却能够独自存在。一个人看到别人落水,他选择跳下去救人,这种情况违反了生物学规律,超越了“必然”,这叫做自由。
所以正是人类眷恋着故土,才会来一次伟大的流浪。正是因为人类有着高贵的道德和对自由的追求,才构成了流浪地球的深度内涵。
不要温和的走进那个良夜,怒斥,怒斥光明的消逝。